新聞中心
山西省古建筑集團成立于1995年9月22日,是當時全國第一家省級古建筑施工企業,也是國家建設部批準的全國第一家園林古建筑專業承包一級資質的施工企業。
山西省古建筑集團編著 《靈丘覺山寺塔修繕工程報告》出版
2022年5月,由山西省古建筑集團策劃編輯、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靈丘覺山寺塔修繕工程報告》正式亮相,方寸之間盡顯踏實之感、嚴謹之風;盡現保護的擔當、研究的自覺,折射中國古老建筑藝術魅力;盡展中華古建筑風采。
覺山寺位于靈丘縣城東南15公里的筆架山西側。覺山又稱懸鐘山、普照寺。寺周高山環抱,寺內古柏森森,景色宜人。寺院創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七年( 公元483),是孝文帝為報母恩而頒布修建的,賜額“覺山寺”。 遼大安五年(公元1089年)重修,經過后各朝代的不斷完善和修葺,除現存磚塔為遼代原構件,其余建筑皆為清代遺構。占地面積8100平方米,各大小禪院有134間,并位于三條軸線之上,顯得錯落有序,但最為稱奇的是覺山寺的白塔、水井和山峰在同一個高度上,都是13丈,留下了“塔井山齊(奇)”覺山寺的美名。
覺山寺塔修繕前
覺山寺塔修繕后
山西省古建集團工程實施中,弄清了塔剎整體原貌,補充了設計方案塔剎部分,并重點修復,是本工程中的一大亮點;另解決了塔檐殘短木構件椽飛、角梁接補等技術難題。
2019年4月,山西省古建筑集團修繕的“山西省靈丘山覺山寺塔修繕項目”,榮獲——文物界的“奧斯卡”——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頒發的“全國優秀古跡遺址保護項目”獎項(此獎項為文物界最高獎項)。
《靈丘覺山寺塔修繕工程報告》的出版依據史料記載、實例、實物及研究,將這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修繕工程的信息盡可能全面地進行了收集、整理、研究和解讀,盡現踏實之感、嚴謹之風,盡現山西古建集團對文物保護的擔當、研究的自覺。
覺山寺塔的上部和下部為殘損最嚴重的部分,主要包括最上部塔剎、塔頂、密檐塔檐,最下部基座須彌座及以下部位殘損也較嚴重。
工程實施前,搭設好八邊形腳手架,隨后進行深入的二次勘查,制訂修繕方案,建立完善的構件編號系統,建立科學的資料檔案體系,為了防止附屬文物在工程中丟失或損壞,包括題記磚、風鐸、塔頂清理出的銅鏡和鐵件等,對其進行清點編號、包裝入庫。
山西省古建筑集團對覺山寺塔的修繕主要解決了塔剎原貌、塔檐木構件殘缺與糟朽,瓦面松散、瓦件殘缺,磚砌體裂縫、局部殘缺,基座須彌座殘毀嚴重,塔臺殘缺,風鐸、銅鏡殘缺較多等問題。通過“不改變文物現狀”“最小干預”原則修繕,讓千年古塔再現昔日風采,同時在該項目中進行研究性保護修繕,獲得重大發現,并編寫研究性修繕報告,最終出版。
山西省古建筑集團有限公司至今已走過二十多個春秋。在董事長王國華的帶領下,秉承“保護中華建筑遺產,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的企業精神,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規定的“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凝聚起來成為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晉派”古建筑施工群體。
王國華董事長表示,今后集團公司將繼續加強工程項目管理,充分發揮行業內的示范帶頭作用,提高文物保護意識,不斷打造精品工程,弘揚晉商精神,塑晉商新形象,展晉商新擔當。
今日的成績是昨日的積累。多年來,山西古建人繼承發揚了中國古代建筑的高超技藝,本著“修舊如舊”的古建修繕原則,發揚“一絲不茍,精益求精,一以貫之”的匠人精神。
今日的成就更是明日的鞭策。山西古建奉行“保護中華建筑遺產,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的使命,踐行“不忘初心、不辱使命”的誓言,我們將以飽滿的熱情、專業的技藝、嚴謹的態度來傳承博大精深的古建文化。